甘传茂:脱下军装换农装 振兴家乡显担当
2025-07-01 16:46:53? ?来源: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:卓志沐 我来说两句 |
“这段时间气温越来越高,得防范钻心虫的暴发。”6月25日,在建宁县里心镇上黎村的制种田中,52岁的甘传茂正蹲在稻苗间,指尖拨开叶片仔细查看叶鞘内侧。 作为上黎村“党员致富带头人”和首位制种经纪人,从军营到田埂,甘传茂用20余载光阴践行着退伍不褪色的誓言,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,续写着属于退役军人的热血篇章。 甘传茂在查看制种田中作物生长情况。 从“橄榄绿”到“田间绿” 甘传茂1972年出生于上黎村的一户农户家,从小对部队生活十分向往。 1990年12月,18岁的甘传茂如愿穿上军装,成为一名陆军通信兵。入伍期间,他因踏实能干从警卫连调到后勤部,白天跟着老兵搬物资、盘库存,夜晚在台灯下钻研军队物资管理技巧。 “每天清晨五六点就要起床盘库,零下几摄氏度的天气里,双手冻得发紫也要确保物资账物一致。”回忆起军营时光,甘传茂的眼神里透着军人特有的刚毅。 四年军旅生涯,甘传茂不仅练就“站如松、坐如钟”的军人气质,更积累宝贵的物资管理经验。服役期间,他在部队入了党。这些看似与农业无关的技能,成为他日后制种事业的重要基石——从种子仓储的分类管理,到烘干站设备的统筹调配,处处可见“军事化管理”的影子。 1995年退伍返乡后,甘传茂开过货车、闯过上海做水暖生意,十年间攒下一些积蓄。而2008年发生的建宁冰灾,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。 接到乡亲电话时,他正忙着接上海建材市场的订单,电话里传来“房屋压塌、树木断成两截”的描述,让他彻夜难眠。 随后,他毅然关掉上海的店铺,带着全部积蓄回到家乡上黎村,帮忙清理倒塌树木,将这些木材加工成建材,帮助家乡房屋重建。 “当时和乡亲们一起经历冰灾后重建工作,让我突然明白,钱赚得再多,不如让家乡变好。”甘传茂回忆说。 2009年末,因冰灾倒塌的树木清理完成,站在自家的稻田前,甘传茂做出关键决定,结束木材生意,转型制种留在家乡。 从“试种户”到“领路人” 那时的上黎村,农户基本是种植常规稻,亩产收益每年仅有100-200元,且种植不成规模,相邻田块品种混杂,质量得不到保障,商贩都不愿来收。 通过偶然的机会,甘传茂了解到制种行业的收益高,于是通过多方渠道与本地和外地种业公司建立联系,跟着外地种业公司技术员学育苗、去海南看别人怎么管理制种田,学习先进的制种技术和经验。 “头一年流转34亩地试种,每亩成本1200元,好多人都觉得我疯了。”提起2010年的试种,甘传茂直摇头。为了带动和说服村民们一起制种,也为了向制种公司申请到制种订单,他自费4万元向村里流转34亩田试种。 那段时间,他白天泡在田里天天观察作物生长情况,晚上打着手电记生长日志,研究自己学到的制种经验,基本没睡过一个好觉。就这样在收获时,他人生中第一批的制种作物卖出了好价钱,4万元投入换来4万元的收益,让村民们惊讶地瞪大了眼睛。 2011年,甘传茂牵头成立种子专业合作社,带着20户农户签下第一份正式的制种订单。为了让村民放心,他把自家仓库和田间当作技术课堂,免费给参与制种的村民讲解种植技术并提供优质种苗。 “放心种,遇到问题随时找我!”上黎村制种户吴正贵说,刚开始学制种时,甘传茂拍着胸脯说的这句话,给了他勇气和信心。现在,他家制种每亩地可以赚1200多元,比种水稻多赚了10多倍。 如今,甘传茂已经带动全村及周边村子发展制种5000余亩,平均年产值达1200多万元。不仅如此,他还充分发挥自身制种经验丰富的优势,潜心钻研农业产业技术,通过引进优质新品种,实现亩产256公斤,年均增收920万余元,优质稻种销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等地。 从“田秀才”到“贴心人” 作为一名党员,甘传茂帮助和带动许多农户致富增收。2015年,他被大家推选为上黎村党支部委员。 在任期间,他发现,随着村子制种规模越来越大,每到收获季,晒谷场渐渐无法满足农户的晾晒需求,一些农户没办法只能把种子摊在马路上,人车混行,存在交通安全隐患;加上建宁县天气多变,阴雨天气多,收下来的种子若不能及时晾干容易发芽,不仅影响制种质量,也会让农户辛苦的成果打水漂。 “必须建烘干站!”为了解决村民种子“晒干难”问题,甘传茂响应国家政策,自掏腰包200万元,2024年3月,在村里建成传茂种子烘干站,里面配置密集式烤房16座,可同时对10万公斤种子进行烘干。 “以前种子正常都要晾晒5天左右,还担心会发霉。现在好了,送来这里烘干2天就能入库,光烘干费就省下不少钱!”上黎村制种户翟在高开心地说。 作为党员干部,甘传茂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,积极倾听群众的心声,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,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。每年,他都会走访慰问村里的独居老人,给他们送油送米,帮助他们打扫卫生,修理家具家电。 “当一天党员,就要为乡亲们谋一天幸福。”甘传茂还主动对接上黎村的困难户,与其签订租地与制种合同,安排专人进行专业技术指导,带动他们增收致富。 “没制种前,每年收入只能正常满足日常开销。现在好了,跟着茂哥一起种植收入提高了,我家前段时间还买了车!”芦田村种植户夏仕进说。 在他的带领下,320余名村民通过制种人均年收入达6万元,吸引60余名青年农民回乡制种,带动8户困难户每年在制种基地务工创收6000多元,实现土地增产、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。 从通信兵到致富能人,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誓言。甘传茂正用退役军人的铁骨柔情,在乡村振兴的田埂上,书写着新时代的“老兵新传”。 |
相关阅读:
![]() |
![]() |
打印 | 收藏 | 发给好友 【字号 大 中 小】 |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(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/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)证号: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闽)字第085号
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(署)网出证(闽)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-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(闽)-经营性-2015-0001
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,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
职业道德监督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91-87095403(工作日9:00-12:00、15:00-18:00) 举报邮箱:jubao@fjsen.com 365bet官网: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:0591-87275327